2015-03-11 来源:新三板日报
新三板火爆折射多数企业资金短缺 介入者必须提前布局
在经济结构转型以及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广大中小企业是中国战略转型战役中的核心主体,但是由于中国资本层次的单一化,导致了最需要资本扶持的中小企业完全没有享受到资本翅膀带来的红利,资本痛点非常明显。而新三板就是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而诞生的。对于新三板市场,从宏观角度讲,是国家战略层面上的重要布局,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的重要一步;从微观角度看,是利用资本力量,助力中小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手段。 从市场现状看来,新三板项目仍属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资金的饥渴程度超乎想象。
毫无疑问,目前的行情对于投资者来讲,尤其是提前布局的投资者是极大的馅饼。但是我们同时也听到了其他声音,尤其是在新三板估值逐渐向创业板靠拢的趋势下,泡沫化的声音也不绝于耳。面对两种声音,我们对比一下纳斯达克热潮的情况,希望对于新三板的发展有些许启示。纳斯达克指数1971年从100点起步,10年后才突破200点,到1991年才到500点,1999年1月2500点,1999年12月4000点,2000年5048.62点,呈现出典型的加速提升运动。从美国的经验看,泡沫不仅是有着不好的一面,它也有着指导资源配置方向、推动创新的一面。其实也很好理解,没有泡沫就难以有暴利,没有暴利就无法补偿创新低成功率带来的损失,从这个角度泡沫甚至是推动创新的源动力。”
从新三板投资阶段看,流动性红利推动的行情将会持续,在价值发现过程结束后,会逐渐进入泡沫化阶段,此时将进入中小企业本身借力资本的高成长阶段。此刻若能够充分利用好资本翅膀,就能够通过高成长去化解泡沫化,进入投资的新阶段;但是并不排除部分企业没有充分利用好资本良机,此时的泡沫化风险就会体现出来。然而,在流动性风险暴露时享受高增长红利的方式一定是自下而上优选企业的过程,这也是逐步优化和升华新三板市场的过程。
新三板股票受捧度高 “浮盈”变现困局待解
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3月9日,做市企业智立医学、新达通、一铭软件、远航科技等股价上涨超过10倍;另有53只股票股价涨幅超过100%。虽然其中不乏协议转做市的案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前期顺利参与到这些做事标的中的投资者,浮盈可观。有投资者透露,从参与定增至今,做市企业带来的净值增长率可以超过100%。
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扎入新三板掘金。据清科数据统计,2014年获机构投资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占比26.2%,在1572起新三板挂牌案例中,有412起有VC/PE投资,占比26.21%,机构所参与挂牌企业数量较之2013年飞跃式增长。然而,在新三板涨声四起的同时,也有市场人士基于新三板一直以来的流动性缺陷,对投资“浮盈”的兑现产生担忧。截止3月9日,204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总股本854.15亿股,其中无限售股本306.23亿股,占比仅为36%。流通股本较少一方面带来抢筹效应,推动稀缺标的股价不断上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一旦投资者大规模套现,相关标的股价也将随之下行。
毕竟目前这个浮盈确实还只是浮盈,真正要变现的话,长期来看肯定是分化的。现在虽然是普涨,但等到市场恢复理性,业绩好的企业会继续上涨,业绩差的可能就要裸泳。但是随着市场成交额的放大,这种情况正在被改善。大额交易标的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说明投资者也开始有机会退出。但目前大量基金产品正在建仓,而一些投资者也在等待竞价、分层、投资者门槛下调等利好的兑现,所以也不愿撤退。
防范三大风险 玩转新三板资管产品
各大资管机构近期纷纷“杀入”日益做大的新三板,一批新三板资管产品也迅速出炉。相比A股,新三板公司挂牌门槛较低,抗风险能力更低,业绩波动也大,因此投资风险高于主板。
风险一:企业资质良莠不齐
目前登陆新三板的公司所处的阶段,相当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展阶段再往前推3至5年,确实具有比创业板更大的成长性。由于挂牌门槛低,新三板挂牌企业质地也有较大差距,具备投资价值的标的需深度挖掘,加之新三板的信息披露尚未充分,也增加了投资难度。同时,新三板企业没有壳资源价值,一旦投错,难以翻身,因此投资新三板更加注重对被投资企业本身价值的判断。为了规避投资风险,机构一般坚持谨慎态度,一是不参与处于太早发展期的企业,二是看不懂的不会投资,对商业模式、发展前景、企业的发展阶段等做好组合投资。
风险二:双重流动性风险
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新三板产品,不仅要面临新三板公司的流动性风险,还要面临此类产品封闭期通常为3年的资金流动性风险,所以双重流动性风险不得不防。前面上去的公司估值都跟创业板接近,已经基本到位,大家的未来预期是转板、流动性溢价,现在再去投资的话必须精挑细选,虽然追的人很多,但透明度差,研究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有比较大的研究团队投入。新三板主要的风险就是项目不达预期,转不了板,虽然可通过做市退出,但现在门槛下不来,无论怎么做市,流动性还是有限(尤其是大资金),得等到竞价出来。
风险三:盲目追高
在众多公私募人士眼中,新三板产品现在热得发烫,估值大幅提升背后显然也提升了新三板产品的投资风险。挑选新三板投资产品主要根据投资人资产配置的需求,应主要考虑资产价格波动风险、流动性、预期收益率等。比较新三板产品时,可关注一些基本要素,如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拟投资品种、投资工具、后端分成,期限设计费率等。在估值不断提升过程中,由谁来接盘可能成为“老大难”问题。另外,这类产品周期能否持续是个考验。
潜力投资标的——博雅英杰(430082):中国实用法学应用领域的开拓者
北京博雅英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业务为政府信息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高科技公司,主要产品涉及利用北斗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的政府信息化、公安信息化、司法信息化、智慧城市等领域,目前公司向公共安全防护和个人安全保护平衡式发展的方向升级。公司是国内一家把中国实用法学与当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并应用到社会安全防范、公安管理信息化和民用信息化领域的高科技公司。
博雅英杰商业模式新颖,且产业链逐步延长。公司由单纯的软件开发升级成基于核心软件基础上的硬件应用总成,陆续开发出“北斗车载中央控制系统”和“二代身份证指纹采集仪”等九大商业项目。2013年公司“警用智能北斗车载多功能中央控制系统”中标中央国家机关采购中心和公安部装财局的联合招标,列入公安部装财局采购目录,成为“2010型警用巡逻车”的标配,5年内列装到全国200万辆警车。此外,博雅英杰产品由军、警领域延伸至民用领域。公司利用研发警用、军用高科技产品的积累,着力瞄准民用市场的车辆安全保障,开发具备北斗/GPS定位之外的安全免提接听电话、一键报警、故障自检等等功能的车联网终端产品。
安防行业未来五年保守估计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到2015年,中国安防市场规模最低为4715亿元,最高将达到5590亿元。公司敏锐观察到安防领域的快速发展态势,依托8年间在应用法学领域的成功开发经验,产品由警用车载反恐平台快速向民间防盗抢车联网领域拓展,实现了军用、警用与民用的平衡式发展。公司连续七年持续净盈利,公司2011年、2012年、201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1435.17万、3992.62万、4589.10万,净利润分别是361.14万、655.58万、174.26万。博雅英杰虽然目前业绩并不突出,但安防行业前景广阔,加上公司细分行业的优势地位以及极小的市值(仅4亿元左右),股价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整编:东方创富